【3C】Sony a7III開箱,一個身為Canon 8年用戶的心聲
前言
「要選Canon還是Nikon?」這是踏入單眼相機界一開始的一大難題,不論當時其他家的單眼、微單眼如何發展,C家和N家似乎都有恃無恐
一路從550D、60D,跳到6D全片幅,除了相片的畫質越來越高外,
6D + 24-105mm f4 IS USM整個要1kg多,每次出遠門玩都像是在重訓
退役Canon 6D + 24-105mm f4 |
科技發展,C家和N家的擂台也加入了Sony的無反光鏡單眼系列
全片幅扣掉反光鏡,重量降低、畫質不變,吸引了很多玩家的目光
但是,always有這個但是
電量真的無解啊...一顆電池300張的續航,沒有兩三顆電池是不敢在外面待一整天的
繼2017年尾的Sony a9、a7RIII,丟下震撼彈後
2018年4月Sony正式發表Sony a7III,台灣單機身定價:59980元 (佛!!)
向來被稱作$ony的Sony,這次真的展現出滿滿的誠意
Sony a9全片幅旗艦機 |
也讓我這個Canon忠實用戶動搖
外觀
防塵袋內的a7III |
承襲a7II的外觀,a7III在整體格局上沒有太多變化
正面清晰的印上III代的mark,設計有抗污塗層
驗明正身:a7III |
機頂右側是曝光調整滾輪、開關及快門、兩個設定值滾輪、模式轉盤
左側標明CMOS位置和4K supported
模式設定、控制滾輪、曝光、快門和C1 C2鍵 |
機身背面的最大亮點是對焦搖桿,除了a9、a7RIII外也可以在a7III身上看到
機身右側是雙記憶卡插槽的槽蓋,以及NFC觸點
機背一覽:雙卡槽、對焦搖桿、重新擺放的錄影按鍵 |
機身左側則是外接孔的位置,包括麥克風接口、耳機接口、mini-HDMI、USB type-C、USB type-B for multi
相較a7RIII和a9少掉閃光燈接口,Sony用意為何就要深入使用去探究了
USB type-C、type-B各一,mini-HDMI和耳機孔、收音麥克風孔 |
機身屁股則是只有1/4"雲台孔和電池槽
機屁屁~ |
其實很多傳統單反的用戶換過來a系列最大的問題是握持的手感
a7第一代的快門鍵擺在一個超級尷尬的位置,但是在a7II後就改善許多
到了a7III又有新的弧度設計,讓握感更好,快門也更好按而不會覺得彆扭
左:a7III / 右a7II,可以看到厚度變厚、曲線變緩和 |
左:a7III / 右:a7II,按鍵配置 |
a7III可以看到厚度增加,提升握持舒適 |
規格
參考網路資料 |
繼承a7II之後,倒不如說a7III更像a9、a7RIII的綜合版
最明顯的規格刪減就是LCD螢幕和EVF電子觀景窗,LCD解像力只有92.1萬點、EVF則只有XGA的等級
拍攝完在螢幕上檢視的效果不及a9、a7RIII,拍完還要在電腦上檢視才較為準確
236 萬點的 XGA OLED 電子觀景窗、92.1萬點LCD觸控螢幕 |
另外三台相機都大幅改進過續航,採用新規的NP FZ-100鋰電池
尤其是在a7III上,LCD取景官方數據給到710張,比先前的a7II世代大幅改進
鏡組
綜觀Sony的鏡群,其實適合a7、a9系列的全片幅鏡 (SEL、FE)都還沒有到像是C家N家那麼大量,又有副廠 (Sigma、Tamron...等)在背後火力支援原廠分成普通鏡、蔡司鏡、G鏡、GM鏡,價格也是需要很深的口袋才能組成鏡群的完全體
傳送門:FE鏡系鏡頭列表整理
但是依照局勢來看,全幅無反光鏡單眼的市場勢必是未來一個重要的區塊
Tamron就率先發表28-75mm f/2.8(A036),價格也公布為台幣26000元,著實給Sony用戶一個強心針,看好這顆鏡頭的發展
除了直覺的支援Sony的鏡頭之外,轉接環也是一個選擇
可以承襲跳家前的鏡群,大幅降低購置鏡頭的預算
Sigma MC-11和Metabone V就是其中名氣最高的,號稱可以達到原廠鏡的對焦速度
實際使用狀況... 就要測試看看囉: )
後記
其實在跳家前,有先借Sony a7II來做一次日本旅行的測試試試看能不能在Sony的相機陪伴下,留下旅行回憶的漂亮照片
真的是被亂燒到一把
如果不是日本沒貨,當下真的會從BIC CAMERA扛一台回來
為何不再死忠於Canon?
擁戴有反光鏡的和崇尚無反光鏡的派系,自然各有缺點對於我用Canon 8年的感受
Canon近期的發表新作可以說是有氣無力,新機的規格遲遲不肯端上好料,更新產品線就像便秘一樣一點一點讓給你,價格也並不是那麼的優
這個節骨眼,Sony丟下a9、a7RIII等級的全幅無反光鏡,再加上新款的a7III,讓很多Canon用戶對於誠意滿滿的規格動搖 (尤其是老6D的用家)
來勢洶洶 |
縱身一跳,換成Sony來試試也無妨
後續使用再慢慢更新調適的風格設定和修圖技巧了: )
留言
張貼留言